top of page
白桦茸蘑菇_edited.jpg

白桦茸的抗糖尿病作用

 

    我有一个姨,她非常注重健康。 在我最近的一次看望她的时候,她向我展示了一盒黑色块状物,询问它们是否确实具有盒子上所示的许多健康益处。 盒子里的黑色东西就是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

 

    早在16世纪,桦褐孔菌就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一些西方国家被用作民间药物。 它是一种真菌,主要寄生在北半球寒冷的环寒带地区白桦树的活树干上; 它也被称为白桦茸蘑菇,因为它的形状不规则,无菌菌盖,外观像烧焦的木炭。 由于黑色素丰富,菌核和菌丝体多为黑色。 在桦褐孔菌提取物中,桦褐孔菌多糖被认为是桦褐孔菌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活性(1)。 本博客重点介绍白桦茸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刁等人研究表明,给糖尿病大鼠喂食 10、20 和 30 毫克/千克的白桦茸多糖 6 周,可降低血糖水平,并恢复糖尿病引起的细胞损伤后的 β 细胞结构。 葡萄糖降低存在剂量关系。 与糖尿病组(22.2±2.2mmol/L)相比,最高剂量白桦茸治疗组(10.1±3.2mmol/L)的血糖水平降低了50%以上。 白桦茸多糖还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例如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最高剂量的白桦茸多糖导致与对照组正常大鼠相似的血脂分布,低于糖尿病对照组。 对照正常大鼠、糖尿病大鼠和 30 mg/kg 白桦茸治疗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 4.30 ± 0.79、10.40 ± 0.85 和 4.34 ± 0.80 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 0.80 ± 0.11、1.23 分别为 ± 0.10、0.78 ± 0.09 mmol/L (2)。

 

    王等人报道,白桦茸多糖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并减轻葡萄糖酶的代谢紊乱。 三个白桦茸多糖治疗组分别以每天 300、600 和 900 mg/kg 的剂量口服喂养糖尿病小鼠,持续 4 周。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白桦茸多糖(900 mg/kg)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 < 0.01),血糖降低率为 49.9%,优于罗格列酮治疗组(26.90%)。 在诱发糖尿病的小鼠中观察到血脂谱显著紊乱。 白桦茸多糖(900 mg/kg)处理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降低率分别为60.89%、21.50%和60.72%,并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HDL-胆固醇较糖尿病对照组增加35.52%(p < 0.05)(3)。

 

    张等人给糖尿病小鼠口服白桦茸提取物 100、250 和 500 毫克/公斤,持续 8 周。 250 mg/kg 和 500 mg/kg 剂量的白桦茸提取物可显著缓解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其中 500 mg/kg 剂量的白桦茸提取物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糖水平降低了 34%。 组织染色显示糖尿病对照组的胰腺组织出现胰岛组织损伤和出血,胰岛萎缩和结构恶化,提取物(250和500 mg/kg)减轻了胰岛损伤和β细胞损伤。 在高剂量500 mg/kg治疗组中,胰腺组织结构几乎恢复正常,受损的成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胰岛细胞受到保护(4)。

 

    该提取物(250 毫克/千克和 500 毫克/千克)还可以增加肝糖原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高剂量500 mg/kg组的血脂谱显著改善。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了 20.09%、48.91% 和 51.21% (p < 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了 49.54% (p < 0.05)。 在100、250和500mg/kg的三个试验剂量内存在剂量效应。 250 mg/kg有明显的抗糖尿病作用,500 mg/kg剂量与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相同(4)。

 

    这些研究中使用的多糖是使用不同的方法提取的,一些是从烧瓶中种子生长数天的培养物中提取的,而另一些则是直接从白桦茸蘑菇中提取的。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报告中的剂量差异很大的原因。 这种剂量与实际的日常使用非常相关,因为作为一种民间药物,白桦茸通常通过浸泡在热水中饮用。 浸泡过程中可以产生多少生物活性物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始添加的量和浸泡过程的时间长短。

 

    无论报告使用什么剂量,糖尿病动物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白桦茸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功能性食品,甚至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白桦茸提取物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并降低血糖水平 (2-4)。

 

    虽然白桦茸作为食物或适量作为补充剂食用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曾报道一例长期服用白桦茸后患终末期肾病的病例。 肾活检结果与伴有草酸盐晶体沉积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一致,且用药史显示长期接触白桦茸蘑菇粉。 白桦茸与草酸肾病之间的关联被怀疑是由于白桦茸中草酸含量极高(14.2/100 克)引起的。 考虑到其草酸含量较高,白桦茸被警告为慢性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5)。

 

    需要注意的是,白桦茸可能会降低血糖水平,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或服用降血糖药物的人所关心的问题。 如果使用白桦茸补充剂,糖尿病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它还可能与糖尿病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在使用白桦茸补充剂之前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是明智的做法,以避免任何潜在的不良相互作用。

 

    白桦茸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这可能有益于预防癌症,但它可能会使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组织的患者的症状恶化。

 

    根据已发表论文的阅读,我同意其中一篇评论(6),即白桦茸符合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并且对基本营养之外的健康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更多的动物和人类研究 。 目前,抗癌作用仅在细胞培养研究中得到证实。 白桦茸提取物未来有可能被纳入癌症治疗中,但还需要进行动物研究。 对于白桦茸的抗糖尿病作用,动物研究表明它非常有前景,但还需要人体研究。

 

    回答我姨的问题:盒子上宣传的各种保健功效还没有得到科学证明,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验证。 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通过科学研究证明民间医学的有效性。

 

    虽然对白桦茸的科学研究正在进行中,并且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可能没有得到充分记录,但如果您正在考虑将白桦茸用作膳食补充剂或用于药用目的,明智的做法是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以了解任何潜在的药物 互动。 如果您最终决定尝试,请从非常低的剂量开始。

 

参考文献:

 

  1. Lu Y, Jia Y, Xue Z, Li N, Liu J, Chen H.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onotus obliquus (Chaga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Isol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 Polymers (Basel). 2021 Apr 29;13(9):1441. doi: 10.3390/polym13091441. PMID: 33947037; PMCID: PMC8124789.

  2. Diao BZ, Jin WR, Yu XJ. Protectiv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o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Symptoms and Their Potential Mechanisms in Rat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841496. doi: 10.1155/2014/841496. Epub 2014 Jun 30. PMID: 25093030; PMCID: PMC4100277.

  3. Wang J, Wang C, Li S, Li W, Yuan G, Pan Y, Chen H.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type 2 diabetic mi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via PI3K-Akt signal pathway. Biomed Pharmacother. 2017 Nov;95:1669-1677. doi: 10.1016/j.biopha.2017.09.104. Epub 2017 Oct 6. PMID: 28954386.

  4. Zhang Z, Liang X, Tong L, Lv Y, Yi H, Gong P, Tian X, Cui Q, Liu T, Zhang L. Effect of 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 extract on the regulation of glycolipid metabolism via PI3K/Akt and AMPK/ACC pathways in mice. J Ethnopharmacol. 2021 Jun 12;273:113963. doi: 10.1016/j.jep.2021.113963. Epub 2021 Feb 26. PMID: 33640441.

  5. Lee S, Lee HY, Park Y, Ko EJ, Ban TH, Chung BH, Lee HS, Yang CW. Development of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after Long-Term Ingestion of Chaga Mushroom: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Korean Med Sci. 2020 May 18;35(19):e122. doi: 10.3346/jkms.2020.35.e122. PMID: 32419395; PMCID: PMC7234858.

  6. Szychowski KA, Skóra B, Pomianek T, Gmiński J. Inonotus obliquus - from folk medicine to clinical use. J Tradit Complement Med. 2020 Aug 22;11(4):293-302. doi: 10.1016/j.jtcme.2020.08.003. PMID: 34195023; PMCID: PMC8240111.

bottom of page